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联系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传真:(86-537)5383311
邮箱:yzc@qzybdp.com

  • 地址:中国山东省邹城市凫山南路949号
    邮编:273500
当前位置: 首 页|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公司简介

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非凡十年 煤炭行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发布日期:2022/10/20 来源:中国煤炭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10年,也是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10年。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煤炭行业满怀深情、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亲临煤炭企业考察,为煤炭行业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国工程院煤炭战略汇报时指出,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正在建设的宁煤集团年产40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向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表示敬意。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

2016年底,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宁煤集团年产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正式投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考察。他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三省的过程中,专程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察看西露天矿矿坑,了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和矿坑综合改造利用打算。听完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搞好评估论证,做好综合利用这篇大文章。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煤机集团考察时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要立足国情,以煤为主是大奖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的基本国情,实现碳达峰必须立足这个实际。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时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明确了“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战略定位,赋予了煤炭行业“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光荣使命,为煤炭行业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10年来,煤炭行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能源革命为主题主线,以煤炭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紧扣促进煤炭行业“七个转变”,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推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开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10年,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精神,坚持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头等大事和发展“一号工程”来抓,聚焦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稳步推进,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夺取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攻坚战的胜利。2016年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分流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去产能8亿吨的目标任务。10年来,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由850处左右发展到1200处左右,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65%左右提高到85%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7%左右下降至2%以内;全国煤矿平均单井(矿)产能由38万吨/年左右提高到110万吨/年以上;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企业原煤产量的比重由51.2%提高到59.7%;前4家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比由22.5%到35.3%,提高12.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资产总额由44807.1亿元增加到67994.9亿元,利润总额由3808.1亿元增加到7023.1亿元。煤炭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许多遗留多年的历史问题得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印迹,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10年,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愈加牢固

煤炭地质勘查稳步推进,新发现了一批大型整装煤田和矿产地。2012年至2020年全国累计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639亿吨。10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约3.9万亿元,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和智能化煤矿加快建设,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高。全国煤炭产量由2016年的34.1亿吨,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41.3亿吨,创历史新高。10年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380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0.7%,煤炭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1.4%;煤炭国内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做到了煤炭基本自给,守住了工业和民生用能底线。煤炭铁路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煤炭铁路直达和铁水联运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由22.62亿吨增加到25.8亿吨左右。煤炭储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基本形成。2021年以来,全国煤电供应紧张,煤炭行业坚决扛起能源保供“主力军”的责任担当,科学精准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今年前8个月,全国原煤产量29.3亿吨,同比增加2.9亿吨,同比增长11.0%,实现连续8个月平均10%以上增长,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的历史高位,有力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为端牢端稳能源饭碗贡献了“煤炭力量”。

这10年,科技兴煤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大幅提升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全行业共建成国家及行业级研发平台145个,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及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10余项。煤田地质勘查、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炭转化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和水煤浆浆体化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开采、矿山生态、清洁煤电、煤炭转化等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煤机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先进行列。10年来,全行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8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0项;荣获中国专利奖126项,其中金奖8项、银奖7项、优秀奖111项。建设了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从近40%提高到60%。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实现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

这10年,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煤炭行业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全行业坚持“高端、数字、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延伸煤炭上下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主体,年产千万吨级煤矿由33处发展到72处,产能由4.5亿吨/年提高到11.24亿吨/年。智能化煤矿建设从无到有,目前建成8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多种类型煤矿机器人在煤矿井下示范应用,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型煤炭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年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从2家增加到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总装机容量由1.3亿千瓦发展到3.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力装机比重由17.3%提升到30.6%。煤制油、煤(甲醇)制烯烃、煤制气产能发展到931万吨/年、1672万吨/年、61.25亿立方米/年。煤炭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煤炭与新能源、新产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煤炭企业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在40%以上。

这10年,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3年,国家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和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深化,煤炭期货市场不断培育发展,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显著增强。由政府和煤炭上下游行业企业共同推动形成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成为共识,发挥了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交易行为得到规范,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信用数据采集全面开展。政府市场价格监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建立的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监测制度,为全国煤炭市场保供稳价奠定了政策基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有序放开,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扩大,进一步激发了煤炭、电力市场的活力。

这10年,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行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好煤炭绿色低碳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攻坚战。全国原煤入洗率由56%提高到71.7%,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由62%、42%提高到79%、57.5%;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由2950万千瓦发展到4300万千瓦。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持续推进,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发技术在部分矿区得到推广应用。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分别由17.1千克标准煤/吨、28.4千瓦时/吨下降到10.4千克标准煤/吨、20.7千瓦时/吨。煤矿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矿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矿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重建稳步推进,形成了一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相互交融的生态文化景观、国家矿山公园。矿区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加纯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矿区徐徐展开。

这10年,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矿区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全行业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用先进文化凝聚奋进力量。评选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宣传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树立了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中国煤矿职工艺术节、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活动等一系列文化品牌项目,向全社会展示了当代矿工的崭新形象。开展“寻找最美青工”活动,展示了行业青年风采。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国家级文学艺术大奖。煤矿体育代表队出征全运会、全国智力运动会,树立了新时期煤炭行业良好形象。全煤运动会,乌金杯、乌金奖系列赛事,“煤炭人致敬祖国”文艺展演、“煤矿工人跟党走”文艺汇演、“送文化进矿区”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丰富了矿区文化生活。创作推出的主题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短视频《煤炭人的担当——煤炭行业抗疫防控实录》、诗歌《回望百年路——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等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化作品,深受矿区职工的欢迎喜爱。安全文化主题活动促进安全理念牢固树立。煤炭工业修志工作硕果累累,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行业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这10年,管理创新扎实推进,促进煤炭行业企业治理能力加快迭代升级

全行业积极探索实践、善于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企业治理,打造具有煤炭行业企业特色的治理现代化模式。10年来,全行业共推广发布了2169项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为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举办了29期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讲坛,总结推广行业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大力弘扬煤炭企业家精神,激发管理创新活力,累计收看人数超过30万人次;大奖国际集团、黄陵矿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7家企业和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完成1038家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每年召开一次,品牌更加鲜明,提升了煤炭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世界一流企业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煤炭行业标杆中心对标行业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引领煤炭企业管理提升的作用日益彰显。国家能源集团进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和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试点名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等9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煤矿班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先进班组管理创新经验得到推广,促进了煤矿班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创新推动了企业系统重塑、功能重塑、体制机制重塑,显著提升了煤炭行业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这10年,“人才强煤”战略深入实施,行业人才结构质量实现双提升

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煤炭远教网“一网四平台”全面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成立,招生类别和规模不断扩大。乌金蓝领素质提升工程、煤炭大讲堂、实用小课堂走进煤矿基层。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0年来,面向行业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6000余人,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认证1200余人。31家煤炭企事业单位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评选技能大师1043名,命名334个大师工作室团队。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55.56万人次,其中128.14万人次获得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举办井工类、露天类和院校类职业竞赛20场。2012年起,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推荐,12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7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行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由2015年的1.01%提升到2020年的1.62%,本科学历占比由6.56%提升到10.25%;高级职称人员占比由1.31%提升到2.1%;高级技师占比由0.14%提升到0.34%。

这10年,安全治理能力得到系统性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

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全行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狠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落实,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煤矿瓦斯、水、火、冲击地压、顶板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扎实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煤矿安全改造升级,坚决淘汰退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产能;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煤机装备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10年来,全行业安全高效矿井(露天)数量由763处发展到973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0%左右提升到60%以上。全国煤矿事故总量由779起减少到91起,下降88.3%;重特大事故由16起减少到零起;死亡人数由1384人减少到178人,下降87.1%;百万吨死亡率由0.374下降到0.044,下降88.2%。实现了煤矿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四个大幅下降”。

这10年,主动融入全球能源市场网络,国际煤炭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煤炭企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国家能源集团产业遍及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能源集团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美等地区资源开发取得重要突破,郑煤机煤矿机械产品成功出口欧美澳等地区,徐矿集团巴拉普库利亚煤矿为孟加拉国能源安全保障作出重要贡献,中煤科工集团向俄罗斯出口综采综掘装备,中俄煤炭能源合作扎舒兰项目稳步推进,中煤能源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一批大型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建设格局,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煤炭行业与世界能源机构、主要产煤国家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世界煤炭协会技术委员会和世界采矿大会煤炭工作委员会主席由中方担任,秘书处设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打造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世界煤炭协会技术委员会会议、煤炭企业国际化研讨会、中国国际煤炭采矿展等,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煤炭产能合作新格局,开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产业互利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回顾10年发展历程,煤炭行业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煤矿发生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谆谆教诲。正是因为有总书记把脉定向、掌舵领航,煤炭行业才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攻坚破难、勇毅前行;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煤炭行业全体职工才始终同心同德、勇毅前行、汇聚起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前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为煤矿工人谋幸福、为煤炭行业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面向行业、立足转型、服务基层、矿工至上”工作思路,聚焦促进煤炭行业“七个转变”,扎实做好煤炭保供稳价,深入推进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在建设能源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